需求方麵,綜合國土資源部和中石油等統計數據,2014年我國天然氣絕對消費量1761億(yi) 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21億(yi) 立方米,增速僅(jin) 7.3%,“十二五”期間首次跌至10%以下。2015年上半年天然氣消費量約915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僅(jin) 1.4%,增速持續降低;2015年下半年隨著冬季取暖導致需求增長,增速加快,但總體(ti) 上有異於(yu) 近十年來10%~30%的高速增長“常態”。全年呈現“低速增長”的態勢已成定局。
供給方麵,根據現有數據,2015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產(chan) 量為(wei) 674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4.3%。考慮國產(chan) 常規氣的增長情況、非常規氣的開發能力、煤製氣的開工率、進口氣的新增項目情況,預測2015年天然氣資源供應量為(wei) 1934億(yi) 立方米,繼續呈現相對低速的增長局麵。
此外,中石油有專(zhuan) 家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供給仍將受到“新常態”下經濟調結構穩步增長和國際油價(jia) 低位運行等因素的影響,預計維持低速增長的態勢;而國內(nei) 天然氣需求將以工業(ye) 燃料和城市燃氣為(wei) 主,如果“煤改氣”和天然氣發電政策落實到位,這兩(liang) 個(ge) 領域的天然氣需求仍可增加,但總體(ti) 上看需求總量大幅飆升空間有限。
導致“低速增長”的原因
油價(jia) 因素、經濟增長複蘇艱難使國際天然氣市場整體(ti) 低迷。低油價(jia) 導致各大國際石油公司壓縮2015年投資預算,直接影響其天然氣項目的投入水平,並逐步影響了世界天然氣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譬如,道達爾、埃克森美孚和殼牌等國際石油巨頭2015年投資預算分別同比出現10%~15%的負增長,影響其上半年天然氣產(chan) 量相應下降3%~12%。此外,經濟增長複蘇艱難則是影響國際天然氣市場發展的另一個(ge) 重要原因。受此因素影響,各個(ge) 發達經濟體(ti) 和主要新興(xing) 經濟體(ti) 能源消費增速整體(ti) 趨緩,特別是一次能源增速放緩,2014年增速僅(jin) 不足1%,大幅低於(yu) 2004年至今超過3%的平均水平。預計2015年這種經濟複蘇乏力導致能源消費低速增長的趨勢仍將繼續,同樣將使天然氣資源消費增長變緩。
國內(nei) 天然氣行業(ye) “產(chan) 銷兩(liang) 端”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天然氣生產(chan) 方麵,當前三大石油公司普遍麵臨(lin) 較大經營困難。根據上市公司年報披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201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ye) 收入分別下降23.9%、23.3%、34.2%。業(ye) 績下滑導致三大石油公司大幅壓縮上遊勘探開發投資。2015年,我國油氣勘探投資僅(jin) 為(wei) 400億(yi) 元,降為(wei) 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開發投資估測為(wei) 1400億(yi) 元,同樣為(wei) 近十年來的低值。此外,根據國土資源部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石油公司完成探井1200口,較2014年同期下降33%;完鑽開發井12500口,同比下降8%;完成二維地震和三維地震均同比顯著下降。盡管國家和我國各大石油企業(ye) 都不斷強調發展天然氣資源的重要性,但當前投資減少的後果必將在“十三五”期間逐步顯現,約束天然氣產(chan) 量“低速增長”。從(cong) 天然氣消費市場來看,“低速增長”主要有兩(liang) 方麵原因。第一方麵,消費市場拓展不利仍要歸結於(yu) 價(jia) 格問題。在國際天然氣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我國天然氣價(jia) 格不降反升,導致天然氣消費利用缺乏經濟性,競爭(zheng) 力不足,直接導致市場拓展減速。第二方麵,消費市場拓展不利歸結於(yu) 能源結構調整與(yu) 環保政策調整不到位,導致天然氣高效清潔的優(you) 勢沒有充分發揮。我國政府在《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等一係列政策中提出,要“優(you) 化天然氣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氣應優(you) 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於(yu) 替代煤炭”和“計劃2013—2017年削減煤炭消費6300萬(wan) 噸”等政策。但事實上,相關(guan) 措施缺乏配套計劃,政策“落地”存在較大難度。特別是環保懲治配套措施製定不詳細且缺乏執行能力,導致天然氣資源利用的環保價(jia) 值難以充分反映。
國內(nei) 外看“十三五”天然氣市場
預計“十三五”全球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長不足2%。未來3—5年,全球經濟仍將低速增長,天然氣市場發展將麵臨(lin) 較為(wei) 嚴(yan) 峻的形勢。一是消費競爭(zheng) 持續增強。能源需求總體(ti) 低迷,天然氣市場發展將繼續受到一次能源中價(jia) 格低廉的煤炭和原油等替代能源的競爭(zheng) ,且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持續進步,不斷降低其使用經濟性,同樣將提升對天然氣資源的競爭(zheng) 力。二是勘探開發和利用技術進展麵臨(lin) 較大不確定性,投資不足和市場拓展不利可能大大降低技術進步的速度和技術人員提升技術水平的主動性。根據IEA 2015年6月預測,在當前水平下,“十三五”全球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長不足2%。但如果世界經濟在此期間出現大幅複蘇或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取得重大進展,能源結構優(you) 化進程加快,也不排除世界天然氣市場走出低穀、獲得較快發展的可能。
從(cong) 三個(ge) 角度可以看到,天然氣市場發展麵臨(lin) 多重不確定性。從(cong) 經濟增長的角度看,我國政府在2015年的有關(guan) 文件及宣傳(chuan) 材料判斷,未來五年內(nei) 國家GDP增速將維持6.5%相對較低的增長水平,國民經濟將麵臨(lin) 結構調整的陣痛期,成為(wei) 能源轉型、能源結構調整最艱難的時期。在這一過程中,我國能源發展模式將由高消耗、高汙染、低效率向適度利用、低碳、清潔和高效發展,天然氣也將在未來獲得高速發展的機遇,但這一時間窗口是否能夠在“十三五”期間敞開尚存疑慮。從(cong) 天然氣資源供給角度分析,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存在四個(ge) 方麵的供給不確定性。一是資源問題,包括常規天然氣增儲(chu) 上產(chan) 難度加大,老氣田產(chan) 量逐年遞減,儲(chu) 采比下降等;二是技術問題,包括我國頁岩氣、煤層氣和煤製氣當前都存在勘探開發和環境保護等方麵的技術問題;三是基礎設施問題,管網等基礎設施薄弱增加了頁岩氣和煤層氣等天然氣資源開發的成本和風險;四是市場價(jia) 格問題,國內(nei) 氣價(jia) 並軌有利於(yu) 天然氣消費市場的開拓,但對天然氣生產(chan) 和進口企業(ye) 帶來較大經營壓力。從(cong) 天然氣資源消費角度分析,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同樣麵臨(lin) 不確定性。第一,我國經濟“調結構”預期增加,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將對近中期天然氣需求產(chan) 生一定影響;第二,環境政策和價(jia) 格政策將直接對我國天然氣市場需求產(chan) 生影響,但其均存在不確定性,譬如在經濟利益不足的情況下,國家可能轉向鼓勵清潔用煤,將抑製天然氣市場消費;第三,城市管網不完善、調峰儲(chu) 氣設施不足等,都將製約我國天然氣“十三五”期間的消費增長。
3600億(yi) 立方米實現難度大
初步預測,2020年我國天然氣供給總量能夠達到5000億(yi) 立方米~6500億(yi) 立方米,能夠完成國務院2014年轉發《關(guan) 於(yu) 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製若幹意見的通知》中4000億(yi) 立方米至4200億(yi) 立方米的規劃目標。需求方麵,在現行體(ti) 製與(yu) 政策下,“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速維持在5%~7%的水平已屬較理想的狀態。這種增速下,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2500億(yi) 立方米。而國家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十三五”末我國天然氣市場達到3600億(yi) 立方米的消費目標,是基於(yu) 2015—2020年期間天然氣消費每年以300億(yi) 立方米增長的標準測算得出的。因此,這一目標的實現難度極大。
由此,筆者對“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總結幾點建議。
明確發展天然氣在優(you) 化能源結構中的定位。明確天然氣在“十三五”期間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地位,使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不斷提高,2020年力爭(zheng) 達到兩(liang) 位數;推動環保政策的製定,例如推行碳稅、建立禁煤區等;聯合發改委、能源局、環保部等多部門,在製度上保證《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有效實施;落實地方財政補貼。此外,國家要明確提出支持企業(ye) 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挖掘市場潛力。一是要加快發展天然氣發電,調動天然氣生產(chan) 企業(ye) 、發電企業(ye) 以及電網企業(ye) 三方麵的積極性,做好天然氣發電有關(guan) 規劃,促進天然氣發電規模化發展;二是要擴大工業(ye) 用氣的利用領域,提高工業(ye) 用氣的效率,保障工業(ye) 用氣的經濟性;三是要推動發展交通用天然氣,重點發展LNG動力汽車和船舶。
理順和優(you) 化天然氣定價(jia) 方式。價(jia) 格問題是製約我國天然氣工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因素。當前我國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麵臨(lin) 兩(liang) 難境地。一是消費市場規模尚未穩定形成,調整國內(nei) 天然氣價(jia) 格上漲將導致部分天然氣用戶轉向替代資源的使用,造成天然氣“供大於(yu) 求”的趨勢。二是國外進口氣和頁岩氣等國內(nei) 天然氣成本相對較高,調整國內(nei) 天然氣價(jia) 格下跌將導致部分企業(ye) 經營壓力增大。根據國外經驗,一般是在天然氣市場發展到成熟期才進行市場化改革。結合我國天然氣市場所處發展期的實際,徹底放開天然氣價(jia) 格、一步到位實現價(jia) 格市場化的條件並不具備,當前應仍然堅持政府指導定價(jia) ,建議盡快完善“市場淨回值”定價(jia) 機製。因此,我國急需理順和優(you) 化天然氣定價(jia) 機製。首先,建立有效的氣電價(jia) 格聯動機製,促進天然氣發電規模化發展;其次,建立對工業(ye) 用氣用戶的價(jia) 格引導機製,一方麵逐步改變居民對氣價(jia) 承受能力高於(yu) 工業(ye) 用戶,而居民氣價(jia) 低於(yu) 工業(ye) 用戶的現狀,另一方麵考慮治理大氣汙染的經濟成本,製定加快“煤改氣”的環保政策;最後,努力從(cong) 進口和國內(nei) 生產(chan) 兩(liang) 個(ge) 方麵實現天然氣供應成本的降低。
加強天然氣發展配套體(ti) 製機製建設。首先,要深入推進市場機製改革,進一步開放市場,特別是在勘探、開發、進口、銷售及基礎設施建設和使用等領域,逐步放開準入,引入競爭(zheng) ,激發市場活力。其次,要強化市場監管製度建設,確保天然氣資源開發、運輸、配售等各個(ge) 環節競爭(zheng) 有序,市場活躍且公平高效。再次,要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加大二氧化碳鋪集、利用及封存的力度;建立完善的碳交易製度,抑製高汙染能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天然氣資源的溢出價(jia) 值。最後,建立對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的鼓勵製度,提高天然氣開發利用水平,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強天然氣開發利用的競爭(zheng) 力。
完善天然氣開發及利用基礎設施。基礎設施配套是完善我國天然氣市場健康發展的“硬件”,但當前存在諸多問題。管道建設方麵,根據中石油有關(guan) 專(zhuan) 家測算,要實現3600億(yi) 立方米的消費量規劃目標,我國配套建設各類輸氣管道(含支線)應達到15.3萬(wan) 千米。天然氣儲(chu) 備方麵,“調峰能力”不足是製約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的長期問題。因此,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加強“十三五”期間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要加快實施天然氣輸配管網建設投資多元化,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以提高建設能力;二是要繼續落實國家關(guan) 於(yu) 天然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的有關(guan) 辦法和措施;三是要加快儲(chu) 氣庫建設,擴大有效儲(chu) 備規模,並逐步完善地下儲(chu) 氣庫的經營管理機製。
(來源:中國石油石化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