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德赢·VWIN集團重慶德赢·VWIN集團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E'ws Centre

“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環境

日期:2015-05-05
分享:

  摘 要 “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產(chan) 業(ye) 具備快速發展的國內(nei) 外環境。從(cong) 國際環境看,全球天然氣進入供應寬鬆時代,東(dong) 亞(ya) 地區進口LNG價(jia) 格走低,有利於(yu) 我國通過國際合作擴大資源供應規模。從(cong) 國內(nei) 環境看,我國天然氣產(chan) 業(ye) 供需均保持快速增長,但天然氣由賣方市場向買(mai) 方市場轉變,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天然氣價(jia) 格上漲動力趨弱,用氣結構持續優(you) 化,供應的安全保障要求不斷提升。我國天然氣領域市場化改革趨勢不可逆轉,建成現代市場體(ti) 係是改革的終極目標,市場主體(ti) 與(yu) 交易模式多元化、管網設施監管、市場化定價(jia) 是改革的重點。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將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關(guan) 鍵時期,能源發展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天然氣在我國能源革命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國家繼續深化改革的政策指引下,天然氣行業(ye) 的發展環境將發生顯著變化。深入剖析天然氣產(chan) 業(ye) 發展的國內(nei) 外環境,對我國各天然氣經營企業(ye) “十三五”規劃的編製和決(jue) 策部署具有重要的意義(yi) 。
  一、國際市場天然氣行業(ye) 發展態勢
  1. 天然氣消費仍將保持較快速增長
  隨著環保壓力增加和技術進步,全球能源消費的低碳化趨勢日益明顯,天然氣將成為(wei) 全球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重要橋梁,發展速度將明顯高於(yu) 煤炭和石油。BP公司2014年出版的《BP2035世界能源展望》預測,2012-2035年全球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為(wei) 1.5%,天然氣年均需求量增長速度約為(wei) 1.9%。至2035年,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將與(yu) 煤炭、石油趨同,均為(wei) 26%~27%。從(cong) 氣源供應種類來看,頁岩氣所占比重將持續增加,2035年頁岩氣的供應量將滿足天然氣需求增長量的46%,占世界天然氣產(chan) 量的21%,其中北美有望占到全球頁岩氣產(chan) 量的71%。
  2. 全球天然氣市場進入供應寬鬆時代
  受美國頁岩氣革命、東(dong) 非天然氣發現、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全球天然氣市場格局將發生改變。從(cong) 供應區域看,中東(dong) 、俄羅斯、中亞(ya) 、澳大利亞(ya) 、西非仍然是主要天然氣出口區域,北美、東(dong) 非將成為(wei) 新的資源出口區域。從(cong) 消費區域看,北美將由天然氣進口區域逐漸向天然氣出口區域轉變,歐洲天然氣消費區域穩定,增幅有限,中東(dong) 地區天然氣消費增長迅速,亞(ya) 太地區將在未來20年超過美國成為(wei) 全球第一大天然氣消費中心。從(cong) 貿易流向來看,全球將出現中東(dong) 、俄羅斯、澳大利亞(ya) 、中亞(ya) 、北美和非洲天然氣向歐洲和亞(ya) 太地區出口的“六對二”供需格局。從(cong) 貿易形式來看,管道氣和LNG繼續向後者傾(qing) 斜,短期合同和現貨貿易所占比重將不斷增加。根據對全球在建及規劃LNG產(chan) 能的調研,預計2017年之後全球LNG市場將逐漸寬鬆,甚至可能出現供大於(yu) 求的局麵。
  3. 亞(ya) 太地區進口LNG價(jia) 格將逐漸走低
  國內(nei) 外研究機構普遍預測,在我國“十三五”期間,國際原油價(jia) 格將保持在90美元/桶以下,與(yu) 國際油價(jia) 掛鉤的東(dong) 亞(ya) 地區LNG采購價(jia) 格也將一路走低。“十三五”期間,亞(ya) 太地區對進口LNG的議價(jia) 能力得以提高,亞(ya) 太地區將建立統一的天然氣交易中心並逐漸影響到全球市場,原有的參考國際油價(jia) 來確定天然氣進口價(jia) 格的局麵將有所改觀。同時,中國與(yu) 俄羅斯於(yu) 2014年簽署大規模的管道氣購銷協議,將形成實際供應能力,交易價(jia) 格也將成為(wei) 東(dong) 亞(ya) 各國天然氣采購價(jia) 格的標杆之一。綜合以上各種因素以及各可供資源的開發和運輸成本,伍德麥肯茲(zi) 公司2014年預測,歐洲及北美天然氣價(jia) 格期內(nei) 將基本保持穩定,亞(ya) 太地區氣價(jia) 一路走低,最高價(jia) 格在15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以下,期末可能到達10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左右的低點,觸底之後開始回升(見圖1)。

  4. 天然氣在發電和交通運輸領域將保持快速增長
  隨著非經合組織國家工業(ye) 化的持續推進、全球經濟電氣化程度提高和環保要求的不斷提升,工業(ye) 和發電的天然氣消費將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在發電的燃料結構中,天然氣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發電將成為(wei) 世界天然氣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未來世界天然氣30%~40%將用於(yu) 發電。隨著各國氣候協定的簽訂,交通運輸的尾氣排放將成為(wei) 重點控製的方向。天然氣因其清潔高效可獲得性,成為(wei) 燃油最可靠的替代品,車用天然氣近兩(liang) 年發展迅速。隨著各國政府ECA(排放控製區)的劃定,天然氣應用領域將由汽車向輪船擴展。
  二、我國天然氣行業(ye) 發展環境和趨勢
  1. 我國天然氣消費仍處於(yu) 快速增長階段,但不確定性因素增加
  “十三五”期間,國家層麵的能源結構優(you) 化和環境汙染治理將成為(wei) 天然氣消費最主要的推動力。2013年以來,國家陸續出台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能源行業(ye) 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等綱領性文件。2014年11月,中美雙方在北京發布了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中國碳排放達到峰值並努力早日達峰。按照國務院《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提高到10%以上。
同時應該認識到,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影響天然氣消費的不確定性因素也在增加,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第一,宏觀經濟增長對天然氣消費的驅動力減弱,很多用氣行業(ye) 麵臨(lin) 著效益下滑、產(chan) 能過剩等問題,不僅(jin) 投資更換燃氣設備存在困難,而且對用氣成本的波動更加敏感,導致用戶煤改氣、油改氣的意願大幅減弱。第二,天然氣價(jia) 格上漲和國際油價(jia) 的下跌均會(hui) 對天然氣消費起到抑製作用。隨著國際油價(jia) 的一路下跌,天然氣相對成品油的優(you) 勢正在逐漸減弱,同時由於(yu) 與(yu) 煤炭的價(jia) 差不斷擴大,天然氣在電力、化肥等行業(ye) 已完全喪(sang) 失競爭(zheng) 力。2014年,國內(nei) 天然氣市場已經出現區域性、階段性的供大於(yu) 求的局麵。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國內(nei) 外谘詢機構普遍預測“十三五”末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將下降,2020年天然氣消費將在3000億(yi) ~3600億(yi) 立方米(見表1),低於(yu)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的預期值。

  2. 天然氣供應能力激增,非常規天然氣實現產(chan) 量目標的難度較大
  國家發改委《關(guan) 於(yu) 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製的若幹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4000億(yi) 立方米,力爭(zheng) 達到4200億(yi) 立方米。《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國產(chan) 常規氣達到1850億(yi) 立方米,頁岩氣產(chan) 量力爭(zheng) 超過300億(yi) 立方米,煤層氣產(chan) 量力爭(zheng) 達到300億(yi) 立方米,並積極穩妥地實施煤製氣示範工程。
  整體(ti) 來說,“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形成國產(chan) 常規氣、非常規氣、煤製氣、進口LNG、進口管道氣等多元化的供氣來源和“西氣東(dong) 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就近供應”的供氣格局,預計實現總規模在3750億(yi) ~4300億(yi) 立方米。其中常規天然氣供應將保持平穩增長,按照“十三五”期間常規天然氣產(chan) 量年均增加60億(yi) ~80億(yi) 立方米計算,2020年全國常規天然氣產(chan) 量為(wei) 1650億(yi) ~1750億(yi) 立方米。非常規天然氣供應目標實現難度較大,主要原因是頁岩氣開發麵臨(lin) 巨大的前期投資及困難的地質地理條件限製,以及水資源和環境汙染的約束;煤層氣開發麵臨(lin) 著礦權重疊製約、單井規模小、投資回收期長等因素製約。頁岩氣和煤層氣預計實現規模400億(yi) ~600億(yi) 立方米。煤製氣項目已獲得國家路條的有50多個(ge) ,規劃產(chan) 能2500億(yi) 立方米/年左右,由於(yu) 建設過程中環境約束和水資源約束越來越嚴(yan) 厲,預計實現規模300億(yi) ~500億(yi) 立方米/年。進口天然氣資源規模增幅最大,中亞(ya) 、中俄東(dong) 線和中緬這三個(ge) 陸上進口通道預計供應規模可達到800億(yi) 立方米以上,海外LNG資源供應規模可達到600億(yi) ~700億(yi) 立方米。
  3. 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全國性互聯互通管網格局基形成
  國家對油氣管網設施領域投資限製的放寬和審批權限的下放,將極大調動各路資本進入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情,幹線管道的覆蓋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區域天然氣管網係統和配氣管網係統將進一步完善,地下儲(chu) 氣庫等調峰儲(chu) 備體(ti) 係將進一步完備,不同經濟主體(ti) 管網設施將逐步實現互聯互通。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到2020年,全國長輸管網總規模達15萬(wan) 千米左右(含支線)(見圖2),輸氣能力達4800億(yi) 立方米/年左右;儲(chu) 氣設施有效調峰能力為(wei) 620億(yi) 立方米左右,其中地下儲(chu) 氣庫調峰440億(yi) 立方米、LNG調峰180億(yi) 立方米;LNG接收站投產(chan) 18座,接收能力達7440萬(wan) 噸/年左右;城市配氣係統應急能力的天數達到7天左右。

  4. 天然氣價(jia) 格上漲動力趨弱,市場供需向買(mai) 方市場轉變
  “十二五”期間,多數省市天然氣門站價(jia) 格增長一倍左右,價(jia) 格上漲主要源於(yu) 進口氣價(jia) 格倒掛下的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推動、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和全社會(hui) CPI的上升。預計“十三五”期間,價(jia) 格上漲的推動力減弱。首先,受國際油價(jia) 大跌影響,進口LNG、管道氣的引進成本將降低,而國產(chan) 常規氣價(jia) 格基本到位;其次,天然氣供需轉為(wei) 買(mai) 方市場,下遊用戶的選擇增多,議價(jia) 能力提升,且受經濟增長整體(ti) 下行影響明顯,終端用戶特別是部分工業(ye) 用戶的天然氣價(jia) 格承受力降低;最後,全社會(hui) CPI增長有限,政府從(cong) 穩定增長、擴大天然氣消費量等角度出發,也無繼續推動價(jia) 格上升的意願。綜合各種因素,“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價(jia) 格將基本保持在“十二五”末的水平。
  與(yu) 此同時,天然氣門站價(jia) 格有下行可能。首先,在現行的市場淨回值法定價(jia) 體(ti) 係中,天然氣門站價(jia) 格與(yu) 進口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密切相關(guan) ,隨著國際油價(jia) 的大幅下跌,這兩(liang) 種可替代能源的價(jia) 格近期也一路走低,隨著市場淨回值法的全麵推行,天然氣門站價(jia) 格很可能下降。其次,“十三五”期間各大石油公司的資源供應是硬供應,而市場需求是軟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為(wei) 了盡可能把天然氣銷售出去,擴大市場份額,各大公司在市場重疊區域階段性地調低銷售價(jia) 格將可能成為(wei) 重要舉(ju) 措。
  5. 天然氣用氣結構更加均衡,高效化成為(wei) 發展方向
  2013年新版《天然氣利用政策》的出台,進一步指明了未來國內(nei) 天然氣利用的發展方向。在城市燃氣領域,我國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年均氣化人口在3000萬(wan) 人左右,全國城鎮氣化率2020年將達到60%以上,天然氣將成為(wei) 城市居民的主要燃料。在交通運輸領域[6-7],天然氣將成為(wei) 大多數中小城市出租車的主要燃料,大中城市的公交車將逐步向天然氣等清潔燃料車升級,LNG車將向城際客車和重型卡車發展,船舶和火車的LNG應用將開始起步,天然氣將成為(wei) 在公共交通運輸業(ye) 具有競爭(zheng) 力的燃料。在工業(ye) 領域,天然氣工業(ye) 燃料置換的進程將全麵加快,特別是環渤海地區在大氣汙染防治中的燃煤鍋爐替代,鋼鐵、石化、陶瓷等傳(chuan) 統工業(ye) 的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以及中西部地區承接產(chan) 業(ye) 結構轉移等因素,將刺激天然氣在工業(ye) 中的應用。在天然氣發電領域[8],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汙染重點防控區,將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優(you) 先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9]。在天然氣化工領域,天然氣製氫因其具備較高的價(jia) 格承受力而有可能得到發展,新疆、川渝等氣源地的天然氣化工還會(hui) 保持緩慢發展,但所占比例將逐步降低。預計到2020年,城市燃氣和工業(ye) 燃料應用將占到用氣總量的60%以上(見圖3)。

  天然氣利用結構的優(you) 化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第一,發電用氣量取決(jue) 於(yu) 國家能源價(jia) 格體(ti) 係能否理順,主要是天然氣發電的清潔屬性價(jia) 值能否得到體(ti) 現。第二,隨著國際油價(jia) 的一路下跌,天然氣在交通運輸領域的代油需求受到抑製,特別是天然氣價(jia) 格上漲到位後相對於(yu) 成品油的價(jia) 格優(you) 勢逐漸降低甚至喪(sang) 失。
  6. 天然氣供應安全保障的要求進一步提升
  保持穩定供應是天然氣業(ye) 務健康快速發展的基本保障。“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整體(ti) 供不應求的局麵得以改觀,但由於(yu) 各地用氣結構的不均衡,區域性、季節性的天然氣供不應求還會(hui) 繼續存在。特別是由於(yu) 大氣汙染防治計劃的執行,工業(ye) 窯爐煤改氣的大量實施,冬季用氣規模大幅攀升,尤其是京津冀魯地區供暖用氣,季節調峰壓力將比目前更為(wei) 突出。目前國內(nei) 儲(chu) 氣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已建成的地下儲(chu) 氣庫主要滿足幾個(ge) 重點城市的調峰需求,大部分城市在煤改氣後的調峰能力建設亟待加強。“十三五”期間,多數用戶實現雙氣源供氣,誰能擁有足夠的季節調峰能力,誰能保障天然氣供應的安全平穩,誰就可以在市場開發中占得比較優(you) 勢。
  三、我國天然氣行業(ye) 改革與(yu) 發展方向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國家持續推進油氣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力度,陸續出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guan) 於(yu) 調整天然氣價(jia) 格的通知》、《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關(guan) 於(yu) 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製的若幹意見》等一係列政策文件,結合能源領域“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的精神,“十三五”期間國內(nei) 天然氣行業(ye) 的改革發展方向日益明確。
  1. 現代化市場體(ti) 係的構建是行業(ye) 改革的最終目的
  “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在法律法規建設、行業(ye) 管理體(ti) 製、市場規則、市場監管等方麵繼續完善,構建以三大石油公司為(wei) 主體(ti) 、不同所有製和不同規模的眾(zhong) 多天然氣產(chan) 供銷企業(ye) 並存的“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市場體(ti) 係,這是天然氣行業(ye) 改革的終極目標。為(wei) 實現這一目標,在法律法規體(ti) 係建設方麵,將建立健全以“石油天然氣法”為(wei) 核心、以天然氣專(zhuan) 項法為(wei) 支撐的完整法律框架。在管理體(ti) 製方麵,將加強能源主管部門對行業(ye) 總體(ti) 規劃、市場準入、法律法規等的統一管理。在市場規則方麵,主要是強化上遊環節的準入方式、準入主體(ti) 、準入規則以及退出和流轉機製管理,推動天然氣基礎設施的財務和產(chan) 權獨立,促進下遊環節的有效競爭(zheng) ,推進天然氣的市場化定價(jia) 。在市場監管方麵,主要是加強中遊管道等環節的公平公開準入、接入條款、服務價(jia) 格和服務質量的監管力度。
  2. 市場主體(ti) 多元化是改革的發展方向
  多元化是現代市場體(ti) 係的典型特征。目前,天然氣終端銷售領域的多元化已經實現。中央企業(ye) 、地方國企、民營及港資企業(ye) 已經實現在終端銷售領域的三足鼎立。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正在推進。三大公司通過混合所有製改革和多元化投融資模式初步實現了主幹管網和基礎設施的產(chan) 權多元化,進口LNG接收站審批權限的下放將有力促進民營等社會(hui) 資本進入接收站建設領域,區域管網的本地化建設成為(wei) 主流,儲(chu) 氣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各種所有製經濟參與(yu) 得到國家的大力鼓勵。資源供應領域的多元化是改革的發展方向。目前民營及社會(hui) 資本主要進入了煤製氣、煤層氣的資源開發領域,但尚未形成規模,頁岩氣獨立招標已經開展兩(liang) 輪並將繼續完善和實行,常規天然氣區塊的招投標製度將逐步推出;天然氣進口企業(ye) 的資質要求將逐漸放開,廣匯、新奧已經實現海外資源進口,未來的天然氣進口企業(ye) 會(hui) 越來越多,大用戶將可能直接從(cong) 海外購買(mai) 天然氣資源。
  3. 天然氣管網設施獨立是改革的關(guan) 鍵環節
  油氣管網建設運營體(ti) 製改革是油氣行業(ye) 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未來天然氣管網設施的監管重點主要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一是輸送與(yu) 銷售業(ye) 務分離,管網公司將不再經營銷售業(ye) 務;二是管網等基礎設施實行嚴(yan) 格的第三方公開準入,其管輸、儲(chu) 存、液化等能力在滿足自身需要後按照公平、公開的原則無差別向第三方提供服務;三是服務價(jia) 格將受到嚴(yan) 格的監管,以長輸管道為(wei) 例,管網公司所收取的管輸費與(yu) 本企業(ye) 直接成本無關(guan) ,隻取決(jue) 於(yu) 社會(hui) 平均管輸成本,可能與(yu) 管道管徑直接掛鉤,管徑越大單位管輸費越低。因此,管道規劃中最優(you) 管徑的選擇將更為(wei) 重要,管網公司為(wei) 了提高效益,必須在項目規劃、可行性研究、建設、運營各個(ge) 環節均把提高管輸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放在首位,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zheng) 中立於(yu) 不敗之地。
  4. 大用戶自主選擇供應商將成為(wei) 發展方向
  在資源供應主體(ti) 多元化和管網獨立的基礎上,國家將逐步放開下遊用戶自主選擇供氣商的權利,開放次序首先是城市燃氣企業(ye) 、天然氣發電廠和冷熱電聯供能源站、大型工業(ye) 企業(ye) 、LNG/CNG燃料供應商等大規模工業(ye) 用戶,其次是城市燃氣領域一定消費規模的非居民用戶。天然氣購銷模式將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天然氣終端用戶,可以自主選擇供氣商,甚至自主選擇購買(mai) 國外資源,選擇權和議價(jia) 權增大。對於(yu) 上遊供氣商來說,資源獲取成本將成為(wei) 其在市場競爭(zheng) 中立足的決(jue) 定性因素。對於(yu) 城市燃氣經營商來說,現行的城市燃氣專(zhuan) 營權製度將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
  5. 市場化定價(jia) 是改革的焦點所在
  “十三五”期間,天然氣價(jia) 格的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推進,市場在天然氣價(jia) 格形成中的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按照國家“監管中間,放開兩(liang) 頭”的價(jia) 格管理思路,包括各省門站價(jia) 在內(nei) 的各種氣源價(jia) 格的管製將逐步取消,產(chan) 業(ye) 鏈兩(liang) 端的價(jia) 格將完全由市場供需決(jue) 定。在此背景下,政府在天然氣價(jia) 格中的幹預力度將越來越弱,供求關(guan) 係將成為(wei) 影響天然氣價(jia) 格的決(jue) 定性因素。
  “十三五”期間是我國油氣行業(ye) 深化改革的關(guan) 鍵時期,天然氣產(chan) 業(ye) 的市場化趨勢不可逆轉。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不同環節的天然氣經營企業(ye) ,隻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融入市場化改革浪潮,真正樹立並貫徹執行以市場為(wei) 導向的企業(ye) 發展戰略,才能在天然氣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中確立自己的市場地位,實現企業(ye) 的快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偉(wei) 、陳燕、粟科華、寇忠;轉載於(yu) 《國際石油經濟》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