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根據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等可替代能源價(jia) 格變化情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guan) 於(yu) 理順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的通知》,完成了存量氣與(yu) 增量氣價(jia) 格並軌的既定目標,並試點放開非居民直供用氣門站價(jia) 格,該方案已經從(cong) 2015年4月1日起實施。但是,價(jia) 格並軌隻是中國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中的重要一步,實現市場競爭(zheng) 定價(jia) 的最終目標還任重道遠。在國際原油價(jia) 格大幅下跌和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應正確評估中國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成果,理性麵對存在的問題,製定符合天然氣市場發展和經濟規律的深化改革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確保中國天然氣產(chan) 業(ye) 和天然氣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1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成果
天然氣價(jia) 格一直是困擾中國天然氣工業(ye) 和天然氣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進入21世紀後,國家啟動了天然氣價(jia) 格的全方位改革,包括價(jia) 格管理體(ti) 製、價(jia) 格機製改革及價(jia) 格水平和價(jia) 格結構的調整等。改革的重點是出廠價(jia) 格,核心則是理順價(jia) 格水平和建立科學合理的價(jia) 格形成機製,現已取得一定成果。
價(jia) 格管製放鬆
2005年,國家發改委決(jue) 定將天然氣出廠價(jia) 統一改為(wei) 實行政府指導價(jia) 。2013年,國家發改委在製定非居民用氣門站價(jia) 時,明確門站價(jia) 為(wei) 政府指導價(jia) 並實行最高限價(jia) 管理。政府定價(jia) 向政府指導價(jia) 的轉變,意味著天然氣成交價(jia) 格可根據國家規定的基準價(jia) 格上下浮動,或者在國家規定的最高限價(jia) 內(nei) 協商確定交易價(jia) 格,打破了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氣購銷合同必須執行國家固定價(jia) 格的限製,提高了價(jia) 格的靈活性。2015年初,非居民直供用氣門站價(jia) 格放開,實行雙方協商定價(jia) ,市場化定價(jia) 開始試水。
定價(jia) 機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2011年,國家發改委在廣東(dong) 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試點天然氣“市場淨回值”定價(jia) 法,並於(yu) 2013年推廣用於(yu) 全國各省非居民用氣門站價(jia) 格的製定中。“市場淨回值”定價(jia) 終結了我國50餘(yu) 年來天然氣以“成本加成”為(wei) 主的定價(jia) 曆史,天然氣價(jia) 格開始與(yu) 可替代能源價(jia) 格掛鉤和競爭(zheng) ,定價(jia) 不再完全由政府決(jue) 策而是與(yu) 能源市場供求關(guan) 聯。
理順了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
一直以來,中國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主要圍繞理順天然氣價(jia) 格展開。2002年—2015年,國家對天然氣出廠價(jia) 進行了7次調整。其中,以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為(wei) 突破口,從(cong) 2013年起連續3年上調存量氣門站價(jia) 格,理順了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與(yu) 可替代能源等熱值價(jia) 格的比價(jia) 關(guan) 。由表1可知川渝地區2002年以來天然氣出廠價(jia) 格調整情況。
居民用氣價(jia) 格堅冰開始鬆動
居民用氣價(jia) 格調整曆來是中國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的難點。如表1所示,2005年至今,川渝地區工業(ye) 用氣出廠價(jia) 格共上調了7次,合計1625元/103 m3。相比之下,同期居民用氣價(jia) 格隻在2010年微調了230元/m3,成為(wei) 近年中國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的孤島。終於(yu) ,2014年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要求全國各省市2015年前對居民用氣價(jia) 格全麵實行按量分段遞增的階梯氣價(jia) 。雖然這次調價(jia) 隻涉及20%的居民用戶,但畢竟已在觸動堅如磐石的居民用氣價(jia) 格。
天然氣價(jia) 格結構簡化
2002年前,我國天然氣價(jia) 格鏈由井口價(jia) 、淨化費、管輸費和城市配氣費組成。其中,井口價(jia) 和城市配氣費按用戶分類計價(jia) ,分工業(ye) 用氣、化肥用氣、商業(ye) 用氣和居民用氣等四大類。在經曆了10餘(yu) 年的天然氣價(jia) 格層次和價(jia) 格結構調整後,如今天然氣用戶類別隻剩下非居民、化肥和居民三類,並且上中遊價(jia) 格鏈上的非居民用氣和化肥用氣價(jia) 格改為(wei) 門站價(jia) ,隻有居民用氣分出廠價(jia) 和管輸費。
2 天然氣價(jia) 格現狀與(yu) 存在的問題
天然氣價(jia) 格現狀
目前中國正在執行的天然氣出廠價(jia) 格包括以下4種:①2010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jia) 格。在隨後對非居民用氣進行門站價(jia) 格改革後,該基準價(jia) 格現隻用於(yu) 城市燃氣(非工業(ye) )即居民用氣。②進口LNG 氣化出廠價(jia) 格。該價(jia) 格由LNG 進口終端所在省市根據LNG 進口和氣化成本確定。因LNG采購合同簽約時間和合同價(jia) 格公式的差別,各進口接收站的進口LNG 價(jia) 格差距較大,氣化後站線出廠價(jia) 在1.52~3.90元/m3 之間。但進入長輸管道混合輸送和銷售的氣化進口LNG,執行統一的門站價(jia) 。③價(jia) 格放開,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的頁岩氣、煤層氣、煤製氣價(jia) 格,以及直供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④采用“市場淨回值”的天然氣門站價(jia) 。現在存量氣已與(yu) 增量氣並軌並隻用於(yu) 非直供的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與(yu) 可替代能源價(jia) 格掛鉤。
存在的問題
1)居民用氣價(jia) 格偏低,與(yu) 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差極不合理
從(cong) 供氣保障和服務以及與(yu) 可替代能源的價(jia) 格關(guan) 係來看,居民用氣的價(jia) 格應高於(yu) 工業(ye) 用氣價(jia) 格。2005年前,我國居民用氣價(jia) 格均高於(yu) 工業(ye) 用氣或基本相當。但是,在國家隨後的5次價(jia) 格調整中,居民用氣價(jia) 格隻調整過一次,致使現在居民用氣價(jia) 格嚴(yan) 重偏低,並與(yu) 工業(ye) 用氣價(jia) 格形成巨大落差。目前,成都市居民用氣價(jia) 格不到液化石油氣等熱值價(jia) 格的40%,門站價(jia) 比工業(ye) 用氣價(jia) 低1.03元/m3 以上,終端消費價(jia) 差高達2.14元/m3。這種畸形的價(jia) 格差在世界上都很少見(表2),最重要的是它不利於(yu) 引導優(you) 質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和優(you) 化配置。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的獨立調整,在給予居民用氣巨大價(jia) 格補貼的同時,也降低了其價(jia) 格競爭(zheng) 力,引起近期天然氣利用的“逆替代”。
2)現行“市場淨回值”定價(jia) 機製存在缺陷
“市場淨回值”定價(jia) 是我國天然氣定價(jia) 方式的重大進步,但與(yu) 傳(chuan) 統“市場淨回值”定價(jia) 方法相比,我國在應用中存在以下問題:①我國天然氣供應既有國,也有進口氣,由於(yu) 不同地區的天然氣開發和生產(chan) 成本差異較大、進口資源的價(jia) 格和氣源與(yu) 市場的距離不同,全部采用上海作定價(jia) 基準點會(hui) 造成不同氣源的盈虧(kui) 差異,影響天然氣生產(chan) 或進口。②未真實反映可替代能源的價(jia) 格變化。2013年確定增量氣門站價(jia) 時,對應的國際油價(jia) 為(wei) 80美元/桶,在2014年第二次調整存量氣價(jia) 格之前,國際油價(jia) 一直保持在約100美元/桶,但增量氣門站價(jia) 仍對應80美元/桶。③價(jia) 格動態調整的時間過長,時間節點模糊。現在,歐洲運用“市場淨回值”定價(jia) 天然氣價(jia) 格動態調整時間已從(cong) 6個(ge) 月縮短至3個(ge) 月。相比之下,我國一年的調整時間明顯太長,而且起止時間不明確,致使天然氣價(jia) 格與(yu) 可替代能源價(jia) 格的反映嚴(yan) 重滯後,價(jia) 格調整遠不及我國成品油價(jia) 格調整那樣透明和可預測。2014年末至今,國際油價(jia) 一直保持在約50美元/桶,但2015年4月1日實行的非居民用氣並軌價(jia) 還對應的是2014年下半年的平均油價(jia) (約90美元/桶)。
3)價(jia) 格體(ti) 係不完整
現行天然氣價(jia) 格結構和價(jia) 格水平設計的出發點主要是用戶的價(jia) 格承受能力,並未考慮天然氣供需特點及其經濟規律,未形成完整的價(jia) 格體(ti) 係。例如,無儲(chu) 氣庫費,影響地下儲(chu) 氣庫的投資和建設;價(jia) 格形式單一,未真實反映不同用戶的用氣特征和用氣需求;無差別價(jia) 格,不能調節天然氣需求的峰穀差;實際交易價(jia) 格固定,不能刺激生產(chan) ,也不能刺激需求。
4)門站價(jia) 格製度有礙天然氣產(chan) 業(ye) 改革
實行天然氣門站價(jia) 雖符合當前我國天然氣上中遊一體(ti) 化運營的實際情況,但卻與(yu) 天然氣工業(ye) 體(ti) 製和天然氣價(jia) 格的改革目標相背。因為(wei) 天然氣上遊生產(chan) 或供應最終要向市場開放,出廠價(jia) 放開或由競爭(zheng) 形成,而中遊管道輸送屬於(yu) 自然壟斷領域,管輸費受政府管製,將出廠價(jia) 與(yu) 管輸費捆綁有礙輸氣管道公平開放和管道獨立經營改革。
5)放開價(jia) 格的時機未到
①天然氣供應競爭(zheng) 的局麵尚未形成。現在我國天然氣氣源的集中度很高,3大國有石油公司在市場供應中處於(yu) 絕對支配地位[6],雖然煤層氣、煤製氣和頁岩氣正逐漸進入市場,但供氣量和供應保障均還有待加強。②管道運輸沒有獨立,第三方進入管道還沒有實質性進展。即使氣源可以選擇,運輸也會(hui) 受到製約。③市場經濟製度尚不完善,地方政府還在對天然氣供需和價(jia) 格施加影響。④前期提出的最高門站限價(jia) 下的雙方協商定價(jia) 並沒有真正實現。在這樣的背景下,現在就放開價(jia) 格顯然操之過急,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作者:胡奧林等.節選自《中國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芻議》.《天然氣工業(ye) 》,2015,35(4):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