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德赢·VWIN集團重慶德赢·VWIN集團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E'ws Centre

2014年我國天然氣行業10大重大事件盤點

日期:2015-01-19
分享:

  2014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天然氣供應價(jia) 格的調整及國際油價(jia) 的下跌,使得我國天然氣行業(ye) 發展特別是天然氣市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一年中,天然氣產(chan) 業(ye) 鏈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同時國家主管部門製定了一係列影響行業(ye) 變化的重大政策,促使我國天然氣產(chan) 業(ye) 發展進入新的態勢,本文選出影響天然氣行業(ye) 的10個(ge) 重大事件進行盤點。
  一、能源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發布,到2020年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
  事件回顧:麵對全球能源格局新變化,順應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黨(dang) 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今年上半年兩(liang) 次召開重要會(hui) 議,研究我國能源安全和戰略問題。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hui) 議,聽取關(guan) 於(yu) 能源安全問題的匯報,並發表重要講話,確立了“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的能源發展國策。總理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研究討論《能源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戰略方針和目標。《行動計劃》是對這兩(liang) 次重要會(hui) 議的集中貫徹落實,是今後一段時期指導我國能源發展的行動綱領。《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戰略方針,重點實施“節能優(you) 先、綠色低碳、立足國內(nei) 、創新驅動”四大戰略,加快構建低碳、高效、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ti) 係。在《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要積極發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點評:《行動計劃》的三大看點:一是控製能源消費總量,保障能源安全;二是控製煤炭消費,優(you) 化能源結構;三是推進能源體(ti) 製改革。具體(ti) 如下:①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製在48億(yi) 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製在42億(yi) 噸左右;與(yu) 此同時,我國能源安全問題日趨突出,為(wei) 此,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國內(nei) 一次能源生產(chan) 總量達到42億(yi) 噸標準煤,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②行動計劃提出,要積極發展天然氣、核電、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you) 化;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實施氣化城市民生工程,到2020年,城鎮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氣。國家在能源發展戰略中強化了天然氣的地位。③行動計劃提出,要推進能源價(jia) 格改革,深化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加快電力體(ti) 製改革步伐,推動供求雙方直接交易,構建競爭(zheng) 性電力交易市場;在能源監管方麵,行動計劃提出,強化能源監管,健全監管組織體(ti) 係和法規體(ti) 係,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為(wei) 能源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總的來說就是在控總量、調結構、促改革三個(ge) 方麵對我國未來的能源形勢提供指導方向。
  二、天然氣需求增速放緩,供需形勢好轉
  事件回顧:2014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809億(yi) 立方米(不含港澳),減去損耗及輕烴回收減量,我國天然氣絕對消費量為(wei) 1755億(yi) 立方米,較上一年增長115億(yi) 立方米,增長率7%。2004年~2014年天然氣絕對消費量年均增長141億(yi) 立方米,年均增長率17.7%。其中:2004年~2010年均增長120億(yi) 立方米,年均增長率20.8%;2010年~2014年,年均增長174億(yi) 立方米,增長率13.2%。
  2014年增速處於(yu) 近年來最低水平,增速明顯放緩,受市場需求緊縮影響,在迎峰度夏及采暖季均未出現氣荒,特別是在非采暖季資源量供應出現寬鬆。
  點評:2014年全國天然氣絕對消費量1755億(yi) 立方米,較預期1864億(yi) 方少109億(yi) 立方米。受經濟不景氣以及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等因素影響明顯,在用氣需求較旺盛的沿海地區,用氣積極性較低,發電及工業(ye) 用戶用氣呈現出“用氣疲軟”,區域內(nei) 天然氣消費量與(yu) 往年基本持平,尤其是部分用戶出現以其他能源替代天然氣的局麵。
  而且價(jia) 格是導致下遊需求受到抑製的主因,天然氣市場需求得不到釋放,對天然氣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影響加重,隨著門站價(jia) 格的上漲,上遊供應商則加快了天然氣資源的獲取,2014年新增資源就有青島LNG、海南LNG、荔灣海氣、煤製氣等,上述資源將在2015年大幅增加供應,而市場需求增速顯然慢於(yu) 資源量的快速上漲,供求關(guan) 係將出現新的變化,如果受經濟、門站價(jia) 格等因素的進一步影響,天然氣市場將發生供大於(yu) 求的局麵。
  三、中俄東(dong) 線天然氣供氣協議簽訂,我國四大天然氣進口戰略通道將變為(wei) 現實
  事件回顧:2014年5月2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e) 股份公司在上海簽署了《中俄東(dong) 線供氣購銷合同》,結束始於(yu) 2004年的中俄天然氣談判“馬拉鬆”。根據雙方商定,從(cong) 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dong) 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380億(yi) 立方米/年,累計30年。主供氣源地為(wei) 俄羅斯東(dong) 西伯利亞(ya) 的伊爾庫茨克州科維克金氣田和薩哈共和國恰揚金氣田;俄方負責氣田開發、天然氣處理廠和俄羅斯境內(nei) 管道的建設;中石油負責中國境內(nei) 輸氣管道和儲(chu) 氣庫等配套設施建設。每年380億(yi) 方進口天然氣資源將進一步滿足我國對於(yu) 清潔資源的渴求,並將通過管道聯網,平衡全國供氣格局。
  點評:中俄兩(liang) 國天然氣供應談判至2014年已維持十年之久,最大爭(zheng) 議在於(yu) 價(jia) 格和天然氣管道續建問題。從(cong) 2006年開始,中俄就開始設計從(cong) 東(dong) 西兩(liang) 線建設天然氣管道,俄氣公司與(yu) 中石油簽訂了合作備忘錄。中俄東(dong) 線天然氣項目的最終落實意味著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的戰略布局基本完成,中國天然氣進口東(dong) 北、西北、西南及海上四大通道的布局最終敲定。
  2006年5月份中海油廣東(dong) 深圳大鵬LNG的正式投產(chan) ,拉開了我國從(cong) 海上通道進口LNG資源的序幕,隨後上海、莆田LNG接收站的相繼投產(chan) ,表明了我國海上進口通道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2009年底,中亞(ya) 一期設計輸氣能力為(wei) 300億(yi) 立方米/年的天然氣管道順利投產(chan) ,標誌著我國西北天然氣進口通道的順利打通;2013年9月份,設計輸氣能力為(wei) 120億(yi) 立方米/年的中緬天然氣管道順利投產(chan) ,標誌著我國西南天然氣進口通道的形成;2014年5月份中俄東(dong) 線天然氣項目的最終落實,意味著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的戰略布局基本形成,有助於(yu) 實現天然氣進口的多渠道、多來源與(yu) 多品種,對於(yu) 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yi) 重大。
  四、天然氣定價(jia) 調整方案進一步深入,力推新的定價(jia) 機製形成
  事件回顧:為(wei) 落實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保障天然氣市場供應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節能減排,進一步利用價(jia) 格杠杆促進天然氣資源開發和引進,引導資源合理配置,2014年8月12日國家發改委出台《關(guan) 於(yu) 調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價(jia) 格的通知》(發改價(jia) 格[2014]1835號),決(jue) 定自9月1日起調整非居民用氣存量天然氣門站價(jia) 格,居民用氣門站價(jia) 格不作調整。《通知》規定,非居民用存量氣最高門站價(jia) 格每千立方米提高400元,廣東(dong) 、廣西存量氣最高門站價(jia) 格按與(yu) 全國水平銜接的原則適當提高,化肥用氣調價(jia) 措施則暫緩出台,同時指出要進一步落實放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氣源價(jia) 格和頁岩氣、煤層氣、煤製氣出廠價(jia) 格政策。
  點評:此次價(jia) 格的調整是繼2011年廣東(dong) 、廣西天然氣價(jia) 格試點改革和2013年天然氣價(jia) 格調整的基礎上提出的,重點是為(wei) 了落實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進一步利用價(jia) 格杠杆促進天然氣資源開發和引進,提高天然氣供應能力,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此次調整基本完成了我國天然氣定價(jia) 機製由“成本加成法”向“市場淨回值法”的過渡,也進一步推進了2015年存量氣與(yu) 增量氣門站價(jia) 格並軌目標的實現。此外,這次調價(jia) 方案中居民門站用氣價(jia) 格不作調整,因此對居民生活和價(jia) 格總水平沒有直接影響。對用氣工業(ye) 企業(ye) ,用氣成本會(hui) 有所上升,這有利於(yu) 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加快淘汰部分落後產(chan) 能。而且,由於(yu) 調整後的氣價(jia) 與(yu) 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等可替代能源價(jia) 格相比,仍具有競爭(zheng) 力,因此氣價(jia) 調整對工業(ye) 企業(ye) 整體(ti) 影響有限。總之,此次調整是為(wei) 了達成明年存量氣價(jia) 與(yu) 增量氣價(jia) 並軌、分步理順存量氣價(jia) 格目標而邁出的第二步,因而對於(yu) 調動天然氣生產(chan) 企業(ye) 的積極性意義(yi) 重大,也是克服我國天然氣發展瓶頸的重要舉(ju) 措之一。
  五、最大單體(ti) 海相氣藏龍王廟氣田投產(chan) ,最深海相氣藏元壩氣田投產(chan)
  事件回顧:2014年3月21日,磨溪區塊寒武係龍王廟組氣藏年產(chan) 氣10億(yi) 立方米的試采工程投入運行,年產(chan) 氣60億(yi) 立方米的產(chan) 能工程正在建設中,並啟動了年產(chan) 氣60億(yi) 立方米產(chan) 能工程的前期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計生產(chan) 天然氣8.93億(yi) 立方米。據國際相關(guan) 機構預測,中石油安嶽氣田龍王廟組氣藏新增天然氣證實儲(chu) 量1875億(yi) 立方米。而國家儲(chu) 委審定的數字顯示,磨溪區塊主體(ti) 構造龍王廟組探明天然氣地質儲(chu) 量4403.83億(yi) 立方米,與(yu) 普光氣田相當,技術可采儲(chu) 量3082億(yi) 立方米。
  12月25日,我國首個(ge) 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氣田——元壩氣田正式投產(chan) ,一期建成17億(yi) 立方米淨化氣產(chan) 能,到2015年底二期全麵建成後,年產(chan) 量將達34億(yi) 方。已探明天然氣儲(chu) 量2194億(yi) 方,氣藏平均埋深約6700米,元壩氣田自12月10日試產(chan) 以來,累計外銷天然氣2200萬(wan) 方,目前日生產(chan) 淨化氣230萬(wan) 方。
  點評:龍王廟氣藏具有儲(chu) 量規模大,含氣麵積大,氣井產(chan) 量高,氣藏壓力高,天然氣組分好,勘探效益好,試采效果好等特點,這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單體(ti) 規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鹽岩整裝氣藏。此次龍王廟氣藏的投產(chan) ,平均單井測試日產(chan) 量達110萬(wan) 立方米,投產(chan) 氣井平均日產(chan) 量為(wei) 60萬(wan) 立方米。標誌著我國天然氣田的勘探開發由淺層過渡到深層,這一氣藏的發現不僅(jin) 是我國寒武係地層發現的重大突破,還說明我國常規天然氣田的勘探開發有很大潛力。
  元壩氣田是我國首個(ge) 超深高含硫大型氣田,具有超深、高溫、高含硫、多壓力係統、氣水關(guan) 係複雜等特點,元壩氣田101-1H井創超深水平井井深7971米最深世界紀錄,其絕大部分物資實現國產(chan) ,自主研發並應用中國第一套天然氣淨化裝置工藝包。通過元壩氣田的開發建設及投產(chan) ,不僅(jin) 推動了我國重大裝備國產(chan) 化,也大大減低了開發成本。我國已經形成了國際領先的‘特大型高含硫高產(chan) 高效開發技術’等一係列創新成果,成為(wei) 世界上少數幾個(ge) 掌握開發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核心技術的國家。
  元壩氣田和龍王廟氣田的投產(chan) 將極大的緩解我國西南地區的用氣壓力,將為(wei) 川氣出川和全國氣網提供更為(wei) 充足穩定的資源。
  六、中石化山東(dong) LNG接收站建成投產(chan) ,三大石油公司均實現LNG進口
  事件回顧:2014年12月13日,來自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的“切爾西”號海輪裝載著約15萬(wan) 立方米LNG停靠在膠南市董家口港,標誌著中石化首個(ge) LNG接收站項目在山東(dong) 正式投入運行。山東(dong) LNG項目是國內(nei) 建成的第十一個(ge) LNG接收站,該項目於(yu) 2012年3月16日開工,由接收站、碼頭工程和外輸管線工程三部分組成,分兩(liang) 期建設,一期工程投資105.6億(yi) 元,主要建設完成 3座16萬(wan) 立方米儲(chu) 罐,設計年接轉能力為(wei) 300萬(wan) 噸,相當於(yu) 40億(yi) 立方米天然氣,可供2200萬(wan) 戶家庭用氣,有力地緩解了山東(dong) 及華北地區的“氣荒”。
  點評:2006年,作為(wei) 國內(nei) 首座LNG接收站項目——中海油深圳大鵬LNG順利投產(chan) ,一期接收能力在370萬(wan) 噸/年;2011年,中石油首座LNG接收站——江蘇如東(dong) LNG接收站投產(chan) 運營,一期接收能力350萬(wan) 噸/年,中石化山東(dong) LNG的順利投產(chan) ,標誌著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均已實現LNG進口,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已投產(chan) LNG接收站共計11座,總接收能力達到3420萬(wan) 噸/年。目前“三桶油”已簽訂LNG總資源量為(wei) 4795萬(wan) 噸/年,其中中海油資源量為(wei) 2440萬(wan) 噸/年(包含100噸/年協議量),中石油為(wei) 1025萬(wan) 噸/年,中石化1330萬(wan) 噸/年,預計2020年前我國LNG進口量將達到4900萬(wan) 噸。伴隨著LNG進口量的增長以及LNG接收站的增多, LNG市場競爭(zheng) 勢必更加激烈。
  七、中亞(ya) C線投產(chan) ,西三線西段全線貫通
  事件回顧:中國—中亞(ya) 天然氣管道C線工程於(yu) 2012年9月全麵啟動建設,2013年年底完成線路整體(ti) 焊接工作,實現線路貫通,並於(yu) 2014年5月31日全麵投產(chan) ,C線是中國石油在已建成投運的A、B線基礎上,規劃建設的又一條能源大動脈。C線與(yu) A、B線並行敷設,線路總長1830公裏,管徑1219毫米,設計年輸氣能力250億(yi) 立方米。管線起於(yu) 土烏(wu) 邊境的格達依姆,經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於(yu) 我國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與(yu) 國內(nei) 的西氣東(dong) 輸三線相連。西三線工程全長7378公裏,沿線經過新疆、甘肅、寧夏、陝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廣東(dong) 10個(ge) 省區,年設計輸量300億(yi) 立方米。西三線采取分段、分期建設投產(chan) 的方式,霍爾果斯—中衛為(wei) 西段,中衛—吉安為(wei) 中段,吉安—福州為(wei) 東(dong) 段。東(dong) 段和西段工程於(yu) 2012年10月16日開工,中段工程預計今年年底開工。8月25日,隨著西氣東(dong) 輸三線位於(yu) 甘肅省瓜州縣的瓜洲站最後一道焊口的完成,全長2445公裏的西氣東(dong) 輸三線西段全線貫通。
點評:2015年年底C線相關(guan) 配套設施全麵建成後,這條管道將達到年250億(yi) 立方米的設計輸氣能力,中國—中亞(ya) 天然氣管道總輸送能力將達到年550億(yi) 立方米,可滿足國內(nei) 1/5以上的天然氣消費需求,相當於(yu) 每年替代0.73億(yi) 噸煤炭,可分別減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0.78億(yi) 噸、121萬(wan) 噸。西三線作為(wei) 我國首個(ge) 引入社會(hui) 資本和民營資本參與(yu) 建設的國家重點工程,首次大規模應用國產(chan) 電驅、燃驅壓縮機組和大口徑高壓球閥。通過開展0.8強度設計係數管線建設,使我國管道設計係數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八、新奧進口LNG開創民企第一單,基礎設施向第三方開放成為(wei) 現實
  事件回顧:2014年12月23日,滿載著新奧集團采購的6萬(wan) 噸進口LNG現貨的SONANGOL BENGUELA號船舶,順利靠泊南通洋口港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開始接卸作業(ye) 。新奧集團通過此次與(yu) 中石油合作,成為(wei) 國內(nei) 首家成功利用油氣管網設施開放進口LNG的民營企業(ye) 。目前正在及計劃建設LNG接收站的民營企業(ye) 已有6個(ge) ,總接轉能力在2000萬(wan) 噸/年以上,包括新奧集團、新疆廣匯、哈納斯集團等。
  點評:新奧集團接收LNG成功標誌著《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的頒布實施得到落實,更意味著我國LNG進口及進口終端正式向民企放開,打破了先建站後進口的傳(chuan) 統LNG國際貿易模式。2014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2%,國內(nei) LNG接收站總接收能力達到3420萬(wan) 噸/年。新奧集團打破了先前“三桶油”壟斷LNG項目的市場格局,對民企國際進口作業(ye) 提供了經驗典範,推動了LNG進口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該船進口LNG足以滿足江浙地區城市公交車輛行駛160餘(yu) 萬(wan) 公裏,將有效緩解冬季用氣高峰期的供需矛盾。
  九、中海油荔灣氣田投產(chan) ,我國深海天然氣生產(chan) 令人期待
  事件回顧:荔灣氣田於(yu) 2006年6月被發現,2009年初啟動開采,項目位於(yu) 香港東(dong) 南麵約300公裏,是中國南海首個(ge) 深水天然氣項目,共分三個(ge) 氣田,分別是荔灣3-1、流花34-2以及流花29-1。今年3月荔灣3-1氣田投產(chan) ,12月項目的第二個(ge) 氣田流花34-2也開始投入生產(chan) 。流花34-2氣田將在荔灣3-1氣田原有的天然氣產(chan) 量之外,每天生產(chan) 約3000萬(wan) 立方英尺天然氣。兩(liang) 個(ge) 氣田開采的天然氣,在高欄陸上天然氣終端提煉,並在沿海地區進行銷售。荔灣天然氣項目三個(ge) 氣田共同使用一套海底生產(chan) 係統、海底管道運輸及陸上氣體(ti) 處理設施。流花29-1氣田距離荔灣3-1氣田東(dong) 北方向43公裏,其水下設施將與(yu) 荔灣3-1中央設備平台連接起來。預計可日產(chan) 天然氣161萬(wan) 立方米。
  點評:我國海洋油氣資源豐(feng) 富,渤海有油,南海有氣。其中南海海域天然氣儲(chu) 量75539億(yi) 立方米,被稱作“第二波斯灣”。這些油氣資源大多分布在3000米以下的深海裏。我國深海油氣開發起步晚,技術和設備都落後於(yu) 國外先進水平。中海油荔灣是中國第一個(ge) 深水天然氣田項目,是中國開采南海深水下能源儲(chu) 備的一個(ge) 重要裏程碑。中石油和中石化也相繼涉足南海深水油氣開發,並獲得相應區塊。雖然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都還沒有在南海打下第一口井,但是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將深水開發列入重點發展項目。中石油已經對一些區塊做了部分前期勘探測量工作;再者,《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加強渤海、東(dong) 海和南海等海域近海油氣勘探開發,盡快突破深海采油技術和裝備自主製造能力,大力提升海洋油氣產(chan) 量。我國第一個(ge) 深海天然氣田項目荔灣氣田的投產(chan) 以及《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對我國深海油氣資源開發的重視,標誌著我國深海天然氣將邁入一個(ge) 全新的時代,“海氣登陸”步伐有望加快,深海天然氣將很快成為(wei) 我國天然氣安全供應強有力的保障。
  十、煤製氣項目運行不穩定,煤製氣發展備受爭(zheng) 議
  事件回顧:截止2014年底,我國投產(chan) 及在建煤製氣項目7個(ge) ,總規模為(wei) 224億(yi) 立方米,已發路條項目23個(ge) ,總規模為(wei) 994億(yi) 立方米。已投產(chan) 煤製氣項目為(wei) 大唐克旗和新疆慶華,投產(chan) 規模31.05億(yi) 立方米,2014年煤製氣產(chan) 量7.6億(yi) 立方米,開工率不足25%。其中大唐克旗煤製氣項目在2014年1月份投產(chan) 不足一個(ge) 月的時間因氣化爐發生故障而停產(chan) 檢修,經過兩(liang) 個(ge) 多月的搶修調試直至4月3日重新並網供氣,8月10日項目停車進行年度例行檢修,12月中旬恢複向北京供氣;新疆慶華煤製氣項目4月份進入春季檢修階段,於(yu) 5月14日並網供氣,8月中旬進行秋季檢修,11月7日恢複生產(chan) 向西二線供氣。由此可見,煤製氣項目每年需要進行檢修,生產(chan) 運行不穩定。
  點評:《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煤製氣產(chan) 量為(wei) 150-180億(yi) 立方米,國家能源局初步規劃到2020年煤製氣產(chan) 量達到500億(yi) 立方米以上。但由於(yu) 煤製氣項目屬於(yu) 煤化工範疇,是高能耗企業(ye) ,平均生產(chan) 每千立方米天然氣耗水量高達7噸以上,且煤製氣項目主要位於(yu) 新疆、內(nei) 蒙等富煤少水區域,專(zhuan) 家對發展煤製氣持不同意見。一方麵,國家能源環境政策中提出進一步削減煤炭使用量,其中《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2%以內(nei) ,發展煤製氣並沒有直接減少煤炭消費量和解決(jue) 環境汙染問題,隻是間接的鼓勵了煤炭消費和環境汙染區域轉移;另一方麵,我國煤炭資源豐(feng) 富,據第三次煤炭資源預測,垂深1000米以淺的資源總量為(wei) 2.86萬(wan) 億(yi) 噸,垂深2000米以淺的資源總量為(wei) 5.57萬(wan) 億(yi) 噸,發展煤製氣項目可以利用我國豐(feng) 富的煤炭資源緩解天然氣市場供需形勢,減少對外依存度,增加能源安全。
  後記:在盤點2014年天然氣10大重大事件時,我們(men) 團隊一致認為(wei) 在2014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天然氣市場消費放緩,增幅僅(jin) 有個(ge) 位數,這是近十年少有的情況。發生此情況,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天然氣供應價(jia) 格提高,抑製了需求,所以天然氣價(jia) 格機製令人關(guan) 注。天然氣需求放緩是與(yu) 《能源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要求不相符的,如果不進行大的調整,目標難以實現,天然氣作為(wei) 最現實的清潔能源國家應該鼓勵發展而且大發展,所以我們(men) 將《行動計劃》列為(wei) 首位。
  2014年從(cong) 供應側(ce) 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首先進入頭緒的中俄東(dong) 線天然氣供氣協議簽訂,此項目屬於(yu) 十年磨一劍的重大項目,世人矚目。在這一年,中石化的青島LNG接收站建成投產(chan) ,三大石油公司實現進口LNG,中亞(ya) C線投產(chan) ,強化了我國進口資源多元化。當然我國的“內(nei) 功”提高不容忽視,龍王廟、元壩、荔灣氣田相繼投產(chan) ,這些是我國天然氣資源基礎保障。在供應側(ce) 讓人糾結的是煤製天然氣,可以說這一年煤製氣項目運行真得不順,這還不是問題之關(guan) 鍵,主要是煤製氣何去何從(cong) ,爭(zheng) 議較大,從(cong) 這個(ge) 角度出發我們(men) 將其選入。頁岩氣在2014年進入商業(ye) 化生產(chan) ,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在業(ye) 內(nei) 也是熱點,然而在是否將其列入10大事件中產(chan) 生了較大的分歧,主要原因是盡管成績突出,然而2014年不象2013年頁岩氣開創之年地位重要,同時其產(chan) 量僅(jin) 有10億(yi) 之多,沒有實現規模生產(chan) ,並且第三輪招標遲遲沒有開展,國家也下調了2020年規劃量,這些都讓人生疑,因此琢磨再三沒有選入。
  2014年國家製定了一係列有影響的天然氣政策,除了《能源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和天然氣價(jia) 格調整方案外,新奧進口LNG並且利用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進行儲(chu) 存這一事件,體(ti) 現了我國天然氣兩(liang) 大政策的突破,一是民營企業(ye) 實現了進口LNG,二是基礎設施向第三方開放成為(wei) 現實,這些舉(ju) 措對我國天然氣發展將產(chan) 生巨大的影響,可以說是開創之舉(ju) 。